
全文检索: |
以文为钥,社校共建,开启新学年“精神密码”
发布时间:2025-02-21 发布机构:崇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信息员 字体:【大 】【中】【小】
新学期伊始,崇川区幸福街道祖望社区联合启秀市北小学、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建工学院,以“弘扬传统文化,赋能青少年成长”为主线,积极开展“开学第一课”活动,为青少年扣好新学期的“第一粒文化纽扣”。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和场景,从国学经典共读到非遗手工体验,从古建筑探访到文化安全守护,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文明新风“润”心田。
书香灯谜润心灵,以糖为墨传非遗
走进南通市新型文化空间——祖望社区的国学社,志愿者们带领着青少年开启了一场充满趣味与知识的文化探索。孩子们专注地阅读《中国传统节日故事》,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如同一把把钥匙,打开了通往传统节日文化宝库的大门。元宵的热闹、端午的激昂、中秋的团圆…… 在文字的世界里,孩子们感受着传统节日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
阅读之余,青少年们还沉浸在灯谜和糖画制作的欢乐氛围中。灯谜前,孩子们或凝神思考,或相互讨论,每一次猜出谜底的欢呼,都饱含着对传统文化智慧的惊叹。糖画制作区,孩子们看着一勺勺糖汁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修飞的手下变成栩栩如生的动物、花卉,眼睛里满是好奇与惊喜。“今年是蛇年,我想画一条蛇!”一年级的徐惟熠同学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指导下完成作品,脸上洋溢着成就感。非遗技艺激发了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他们亲自上手体验,虽然手法略显稚嫩,但那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却在实践中愈发炽热。社区“银杏课堂”更是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通过“护苗成长迎春风”理论宣讲,社区为青少年营造了一个清朗的文化环境,让他们在纯净的文化氛围中茁壮成长,汲取知识与文化的养分,学而无忧,学而忘忧。
宫灯映照幸福家,共话家乡民俗情
在幸福锦园网格党群服务站,一盏盏手工宫灯点亮了外来务工人员亲子家庭的“团圆梦”。来自安徽的徐女士与女儿制作点亮宫灯,活动中,志愿者详细讲解制作步骤,从拼接组合主体,到珍珠灯丝装饰,孩子们满是兴奋,小手努力尝试,家长则在一旁耐心协助,亲子间默契互动,现场暖意融融。遇到困难,志愿者热情指导,不多时,一盏盏精美宫灯在欢声笑语中诞生,孩子们高举作品,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没想到这里还能学到宫灯手艺!”徐女士感慨道。活动现场,20组家庭不仅学习了元宵节的历史渊源,还分享了各自家乡的民俗故事,北方冰灯晶莹剔透,南方舞龙热闹欢腾。孩子们听得入神不断提问,不同地域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地域文化在交流中碰撞出火花。这场活动不仅是手工制作,更是文化传承与交流的桥梁,不仅让外来家庭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更以民俗为纽带,进而推动新老居民的文化共融。
古韵悠长探智慧,榫卯结构显匠心
为了让青少年更直观地感受中国传统建筑的魅力,祖望社区联合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建工学院,将“开学第一课”的课堂搬到了西南营历史文化街区的古建筑群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座古建筑都仿佛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在专业教师许可的带领下,学生们穿梭于古色古香的巷弄之间,仔细聆听每一座建筑背后的故事,从它们的建筑风格、历史变迁到所承载的文化意义,无不让学生们叹为观止。
在体验榫卯结构的环节,学生们亲手拆解、组装模型,深刻体会到了这一古老技艺的精妙之处。建工学院高小虎书记表示:“将‘开学第一课’搬到古建筑群,是我们对传统教育方式的一次创新尝试。我们希望学生们能在实践中学习,不仅增长知识,更能激发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意识。同时,通过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传承文化薪火,培育时代新人。幸福街道祖望社区通过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文化活动,让大家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实践中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课余生活,更在他们心中种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也为社区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促进了社区居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倪雯、贲卉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