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政府 中国江苏 中国南通 中国崇川
繁體瀏覽
今日天气:
全文检索:

您所处的位置:首页 >> 经验交流

农耕+科技,点亮青少年科学梦

发布时间:2025-09-25 发布机构:崇川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信息员 字体:【】【】【

在中国农民丰收节(9月23日)即将到来之际,为丰富辖区青少年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激发科学探索热情,9月17日,南通市崇川区天生港镇街道福利社区、新闸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社会工作服务站、工会、妇联、关工委、团总支,携手南通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天生港小学关工委,共同开展“阅享农耕文化 探索科技奥秘”主题活动。活动以农科知识普及、科学阅读分享、智趣科普实验为三大载体,在丰收时节的文化氛围中,为孩子们搭建起“知农耕、爱科学、懂创新”的趣味桥梁。

趣识五谷:在丰收语境下探寻农耕智慧

“马上就是农民丰收节啦,大家知道我们碗里的粮食是怎么来的吗?”活动伊始,社区科普志愿者严剑云以丰收节为切入点,手持水稻、麦子、大豆、玉米、高粱等粮食种子标本,引导孩子们观察不同谷物的形状、纹理,建立对“丰收果实”的直观认知。志愿者还详细讲解了各类粮食的生长周期、播种技巧与收获时节,结合丰收节“庆农业丰收 享美好生活”的主题,让孩子们明白每一粒粮食背后的农耕辛劳。

现场设置的互动问答环节,围绕“如何节约粮食”“丰收节有哪些习俗”展开,孩子们踊跃举手分享,在问答中深化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同时,志愿者还倡导了文明餐饮礼仪,呼吁孩子们以“光盘行动”致敬农民的辛勤付出,让“珍惜丰收成果”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

阅润童心:从科学家故事里传承科学精神

“丰收节的喜悦,离不开像袁隆平爷爷这样的科学家一辈子的坚守。”阅读推广志愿者周敏带来科普读物《稻田里的发现》,以绘本故事的形式,讲述袁隆平院士“不让老百姓挨饿”的初心——从扎根田间寻找“野败”,到攻克杂交水稻技术难关,再到追逐“禾下乘凉梦”的一生……孩子们随着故事走进“稻田实验室”,不仅了解了杂交水稻的科学原理、水稻生长规律,更被袁隆平院士“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坚守所打动。在丰收节的特殊节点,这场阅读分享不仅传递了科学知识,更让“热爱农业、崇尚科学”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扎根,引导他们以科学家为榜样,未来用创新力量守护粮食安全。

淀粉密信:在实验互动中点燃探索热情

“如果要给丰收节写一封‘秘密祝福’,怎么让文字‘隐身’又‘显形’呢?”南通理工学院的志愿者们带来“淀粉密信”实验秀,用趣味科学实验为活动添彩。志愿者先讲解淀粉遇碘变蓝的化学原理,随后指导孩子们用毛笔蘸取淀粉液在白纸上书写“丰收快乐”“我爱科学”等字样,待纸张晾干后,字迹瞬间“消失”。

当孩子们手持碘酒喷雾对准白纸,蓝黑色的字迹逐渐浮现,现场响起阵阵惊叹。“原来科学能让祝福变得这么神奇!”孩子们举着“显形”的密信兴奋分享,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科学探索的乐趣。这场实验不仅让抽象的化学知识变得具象,更让孩子们意识到——科学并非遥不可及,它能为丰收节的祝福“加分”,也能为生活带来无限可能。

此次活动以丰收节为文化纽带,将“农耕传承”与“科技探索”有机结合,让青少年在“知、读、做”中既感受丰收的喜悦,又点燃科学的梦想。下一步,天生港镇街道将持续围绕传统节日与科学主题,设计更多接地气、有温度的青少年活动,让文化传承与科学启蒙相辅相成,助力孩子们在成长中兼具人文情怀与创新思维。

(陆夏霖)